米乐·M6宜家在华重塑信心:低价战略助力消费复苏
发布时间:2024-12-04 11:04:21

  2024年9月26日,一座全新的宜家商场在中国上海临空区域开业,标志着这家全球家居零售巨头逐渐找回对中国消费市场的信心。近年来,面对市场波动与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宜家曾在贵阳和上海关闭了几家门店,遭遇了生存压力。在全国范围内,家居上市公司,如红星美凯龙和顾家家居,亦出现了收入和利润的显著下降。

  沈静芬,宜家上海大区市场总经理,坦言:“只要实现正增长,其实就是一种胜利。”显然,连锁店的运营环境已不再是以往单纯依靠开店即可获得成功的时期。临空商场的选址,周围有80万居民和14万工作人群,其中大多数为年轻的白领和新家庭,这部分消费群体的存在成为了宜家的新兴机会。

  据统计,宜家在中国的商场总数已经达到39个,其中上海的商场数量最多,显示了公司对这一市场的重视。然而,过去的经验告诉宜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消费者理性的消费观,简单的扩张并不可行。两年前,其上海静安的城市店因选址失误关闭,彰显出在商业环境中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至关重要。

  上海的商务环境相对成熟、商业综合体丰富,竞争同样激烈。宝山商场作为上海最大的一家宜家门店,正值红星美凯龙的门店隔路相望,其现状也反映了行业的普遍窘境。2024年上半年,红星美凯龙自营商场收入全面下滑,预示着家居消费市场的艰难。

  不可避免的是,疫情加剧了消费者对支出方式的审慎考量。餐饮、教育等紧缺消费难以压缩,消费者开始将预算更多地花在生活的“刀刃上”。沈静芬观察到,消费心理的变化让消费者在购买家居产品时更为谨慎和理性。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宜家采取了降价策略,进一步拉低了产品价格,力求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回归门店。

  宜家的这一举措不仅在国内有效,也符合其全球市场的定位。根据沈静芬的说法,上海的三家线下商场在去年均实现了访客的正增长。尤其在2024年的暑假期间,宜家迎来了访客高峰,体现了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低价策略开始显现成效。但这是否能持续仍需观察,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家居产品的需求。

  房地产市场长时间的低迷使得房屋销售面积大幅下降,而家居消费与房地产销售的关系密不可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了8.5%,2024年初又出现18%的同比下降。如果消费者无需求对房屋进行装修,家居购买的意愿自然会降低,这对于宜家及竞争对手来说,无疑是一大考验。

  面对此困境,宜家并未放弃。相反,他们正在尝试不用传统的营销手法,而是通过加强和消费者的情感链接,深化自身在商圈中的影响力。正如沈静芬所言:“我们希望与消费者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理解他们的需求,持续关注市场变动。”

  过去的教训让宜家更为清醒,强调了要在特定商圈进行深入研究,获取真实的市场反馈,而非依赖体量的扩张。同时,这也引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思考: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如何运用技术和创新来提升用户体验。

  在这一背景下,AI和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日益重要。比如AI绘画、AI写作工具的蓬勃发展,正给行业带来新的变革。流行的AI创作工具如搜狐简单AI成为了许多企业和个人提升创作效率的新选择。它不仅能帮助用户生成创意美图、写出吸引眼球的文案,甚至还能用于制定市场活动方案,其强大的功能值得每位职场人去学习和利用。

  总之,在消费市场中,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正在重塑家居零售行业的格局。企业不仅要在价格上进行竞争,更要在价值与体验上与消费者产生共鸣。未来的业务增长点将在于深入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并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工具提升服务质量,保持与市场的同步发展。